(三國、人文社科、帝王)竹書紀年輯證/全集最新列表/佚名/最新章節全文免費閲讀/十一年,竹書,索隱

時間:2017-03-31 11:06 /現代言情 / 編輯:韓雲
主角是索隱,竹書,十一年的小説叫《竹書紀年輯證》,這本小説的作者是佚名最新寫的一本古代戰爭、近代現代、三國風格的小説,內容主要講述:[八一]翟章救鄭,次南屈者。注:《汲古》。《國名紀》戊 案:《缠經·河&...

竹書紀年輯證

主角名字:竹書索隱十一年

閲讀時間:約3天讀完

連載狀態: 已完結

《竹書紀年輯證》在線閲讀

《竹書紀年輯證》第30節

[八一]翟章救鄭,次南屈者。注:《汲古》。《國名紀》戊

案:《經·河注》引《汲郡古文》曰:‘翟章救鄭,次於南屈。’

☆、第22章

《疏證》除廣倉學宭叢書本外,有《遺書》本,曾兩次印布;初名《王忠愨公遺書》,所收《疏證》系鉛印本;續印名《海寧王靜安先生遺書》,系石印本。今據《遺書》兩本互校,有初印不誤而續印諸誤者,亦有續印改正者,皆擇是而從,其有兩本皆誤,或所據今本有誤為王氏所未正者,略出案語,以為説明。

昔元和惠定宇徵君作《古文尚書考》,始取偽古文《尚書》之事實文句,一一疏其所出,而梅書之偽益明。仁和孫頤谷御複用其法,作《家語疏證》,吾鄉陳仲魚孝廉敍之曰:‘是猶捕盜者之獲得真贓。’誠哉是言也。餘治《竹書紀年》,既成《古本輯校》一卷,復怪今本《紀年》為人搜輯,其跡甚着,乃近三百年學者疑之者固多,信之者亦且過半。乃複用惠、孫二家法,一一其所出,始知今本所載殆無一不襲他書。其不見他書者,不過百分之一,又率空洞無事實,所增加者年月而已。且其所出,本非一源,古今雜陳,矛盾斯起。既有違異,乃生調,糾紛之因,皆可剖析。夫事實既他書,則此書為無用;年月又多杜撰,則其説為無徵。無用無徵,則廢此書可,又此《疏證》亦不作可也。然餘懼世復有陳逢衡輩為是紛紛也,故寫而刊之,俾與《古本輯校》並行焉。丁巳孟夏,海寧王國維。

黃帝軒轅氏(杜預《秋經傳集解序》雲:‘《紀年》篇起自夏、殷、周。’《晉書·束皙傳》雲:‘《紀年》十三篇,記夏以來。’惟《史記·魏世家》集解引和嶠雲:‘《紀年》起自黃帝。’)

曰附,見大電繞北斗樞星,光照郊。二十五月而生帝於壽丘。弱而能言,龍顏,有聖德,劾百神朝而使之。應龍,戰虎豹熊羆四寿。以女魃止雨。天下既定,聖德光被,羣瑞畢臻。有屈軼之草生於,佞人入朝,則草指之,是以佞人不敢。(以上《宋書·符瑞志》。案《宋志》此節雜採《大戴·五帝德》、《秋元命》、《山海經》、《史記·五帝本紀》、《帝王世紀》諸書為之,但偽為附志者,實襲《宋志》,故但引《宋志》證之,不復旁及他書,以下放此。)

元年,帝即位,居有熊。(《虎通·爵篇》:‘黃帝有天下,號為有熊。’《史記·五帝本紀》集解:‘譙周曰:黃帝,有熊國君少典之子也。’)

初制冕。(《易·繫辭傳》:‘黃帝、堯、舜垂裳而天下治。’《士冠禮》疏引《世本》:‘黃帝作冕旒。’)

二十年,景雲見。(《藝文類聚》一、《太平御覽》七十一引《秋演孔圖》:‘黃帝將興,黃雲升於堂上。’《左傳·昭十七年》疏引虔曰:‘黃帝將興,有景雲之瑞。’)

以雲紀官。(《左氏·昭十七年傳》:‘昔者黃帝氏以雲紀,故為雲師而云名。’)

有景雲之瑞,赤方氣與青方氣相連,赤方中有兩星,青方中有一星,凡三星,皆黃,以天清明時見於攝提,名曰景星。帝黃齋於宮中,坐於玄扈、洛之上,有鳳凰集,不食生蟲,不履生草,或止帝之東園,或巢於阿閣,或鳴於,其雄自歌,其雌自舞。麒麟在囿,神來儀,有大螻如羊,大螾如虹。帝以土氣勝,遂以土德王。(《宋書·符瑞志》。)

五十年秋七月庚申,鳳至,帝祭於洛。(《宋書·符瑞志》‘五十年秋七月庚申,天霧三三夜’云云,均見附註,此條即隱括為之。)

庚申,天霧三三夜,晝昏。帝問天老、牧、容成曰:‘於公何如?’天老曰:‘臣聞之,國安,其主好文,則鳳凰居之。國,其主好武,則鳳凰去之。今鳳凰翔於東郊而樂之,其鳴音中夷則,與天相副。以是觀之,天有嚴以賜帝,帝勿犯也。’召史卜之,燋。史曰:‘臣不能佔也,其問之聖人。’帝曰:‘已問天老、牧、容成矣。’史北面再拜曰:‘不違聖智,故燋。’霧既降,遊於洛之上,見大魚,殺五牲以醮之,天乃甚雨,七七夜,魚流於海,得圖書焉。《龍圖》出河,《書》出洛,赤文篆字,以授軒轅,接萬神於明,今塞門谷是也。(《宋書·符瑞志》。)

五十九年,貫氏來賓,股氏來賓。(《山海經·海外南經》注引《屍子》曰:‘四夷之民有貫者,有目者,有肱者,黃帝之德常致之。’《路史·紀》五注引‘肱’作‘股’,乃此條所本。)

七十七年,昌意降居弱,產帝荒。(《海內經》注引古本《紀年》,無年數。)

一百年,地裂。(《開元佔經》四引《尚書説》:‘黃帝將亡則地裂。’)

帝陟。(《戴記·五帝德》:‘黃帝生而人得其利百年。’《史記·五帝本紀》集解、《類聚》十一、《御覽》七十九引《帝王世紀》:‘黃帝在位百年而崩。’)

帝王之崩皆曰陟,(《韓昌黎集·黃陵廟碑》引《紀年》‘帝王之崩曰陟’,不雲出注中。)《書》稱‘新陟王’,謂新崩也。帝以土德王,應地裂而陟。葬,羣臣有左徹者,思帝德,取冠几杖而廟饗之,諸侯大夫歲時朝焉。(《御覽》七十九引《朴子》:‘《汲郡冢中竹書》言:黃帝既仙去,其臣有左徹者,削木為黃帝之像,帥諸侯朝奉之。故司空張茂先撰《博物志》亦云:黃帝仙去,其臣思戀罔極,或刻木立像而朝之,或取其冠而葬之,或立廟而四時祀之。’上注即本此。)

帝摯少昊氏

約案:帝摯少昊氏,(《左氏·昭十七年傳》:‘我高祖少皞摯之立也。’)曰女節,見星如虹,下流華渚,既而夢接意,生少昊。帝登位,有鳳皇之瑞。(出《宋書·符瑞志》。)或曰名清,不居帝位,帥師,居西方,以紀官。(《逸周書·嘗麥解》:‘乃命少皞清司馬師,以正五帝之官,故名曰質。’《漢書·律曆志》引《帝考德》曰:‘少昊曰清。’)

帝顓頊高陽氏

曰女樞,見瑤光之星貫月如虹,己於幽之宮,生顓頊於若。首戴戈,有聖德。生十年而佐少昊氏,二十而登帝位。(《宋書·符瑞志》。

元年,帝即位,居濮。(《左·昭十七年傳》:‘衞,顓頊之虛也,故曰帝丘。’注:‘衞,今濮陽縣。’《史記·五帝本紀》集解引皇甫謐曰:‘顓頊都帝丘,今東郡濮陽是也。’)

十三年,初作曆象。(《漢書·藝文志》:《顓頊歷》二十一卷。)

二十一年,作承雲之樂。(《呂氏秋·古樂篇》:‘顓頊乃命飛龍作效八風之音,命之曰承雲。’)

三十年,帝產伯鯀,居天穆之陽。(《大荒西經》注引《竹書》曰:‘顓頊產伯鯀,是維若陽,居天穆之陽。’無年。)

七十八年,帝陟。(《史記·五帝本紀》集解、《類聚》九、《御覽》七十九引《帝王世紀》:‘顓頊在位七十八年。’)

術器作,辛侯滅之。(《海內經》:‘共工生術器。術器首方顛,是復土壤,以處江。’《周語》注:‘賈侍中雲:“共工,諸侯,炎帝之,姜姓也。顓頊氏衰,共工氏侵陵諸侯,與高辛氏爭而王也。”或雲:“共工,堯時諸侯,為高辛所滅。”昭謂言為高辛所滅,安得為堯諸侯,又堯時共工,與此異也。’維案:此條實據《海內經》與《周語》注為之。)

帝嚳高辛氏

生而駢齒,有聖德,初封辛侯,代高陽氏王天下。使瞽人拊鞞鼓,擊鐘磬,鳳皇鼓翼而舞。(出《宋書·符瑞志》,惟《志》無‘初封辛侯’四字。

元年,帝即位,居亳。(《尚書序》:‘湯始居亳,從先王居。’孔傳:‘契帝嚳,都亳。’《經·谷注》引皇甫謐曰:‘帝嚳作都於亳。

’)

十六年,帝使重帥師滅有鄶。(《逸周書·史記解》:‘昔有鄶君,嗇儉滅爵,損祿羣臣,卑讓上下,不臨囗小弱,罰不行,重氏伐之,鄶君以亡。’案:重氏,蓋國名,作偽者刪‘氏’字,以為重黎之重,遂系之帝嚳時。)

四十五年,帝錫唐侯命。

六十三年,陟。(《御覽》八十引陶宏景雲:‘帝嚳在位六十三年。’《路史·紀》九亦云:‘帝六十有三載崩。’此條本之。《史記》集解、《類聚》九引《帝王世紀》則雲:‘帝嚳在位七十年。’《御覽》八十引又作‘七十五年’。)

帝子摯立,九年而廢。(《史記》索隱引衞宏雲:‘摯立九年。’正義及《御覽》八十引《帝王世紀》亦云:‘摯在位九年。’)

帝堯陶唐氏

曰慶都,生於鬥維之,常有黃雲覆其上。及,觀於三河,常有龍隨之。一旦,龍負圖而至,其文要曰:‘亦受天祐。’眉八採,鬚髮七尺二寸,面鋭上豐下,足履翼宿。既而風四,赤龍之。十四月而生堯于丹陵,其狀如圖。及讽敞十尺,有聖德,封於唐。夢攀天而上。高辛氏衰,天下歸之。

(出《宋書·符瑞志》。)

元年丙子。(《隋書·律曆志》、《路史·紀》十注引古本《紀年》。)

帝即位,居冀。(《左氏·哀六年傳》引《夏書》:‘惟彼陶唐,帥彼天常,有此冀方。’偽《書·五子之歌》同。)

命羲和曆象。(《書·堯典》:‘乃命羲和,欽若昊天,曆象月星辰。’)

五年,初巡狩四嶽。(《書·舜典》:‘五載一巡狩。’此蓋據《舜典》推之。)

七年,有麟。(《路史·紀》十:‘堯在位七年,麒麟遊於藪澤。’案《拾遺記》一:‘堯在位七十年,有鸞雛歲歲來集,麒麟遊於藪澤。’《路史》本之,而訛‘七十年’為‘七年’。偽《紀年》遂雲:‘七年有麟’矣。)

十二年,初治兵。

十六年,渠搜氏來賓。(《書·禹貢》:‘織皮、崑崙、析枝、渠搜,西戎即敍。’)

十九年,命共工治河。(《書·堯典》:‘共工方鳩○功。’鄭注:‘共工,官名。’《周語》:‘昔共工棄是也,虞於湛樂,失其壅防百川,墮高堙庳,以害天下。’是共工本是官,又曾治,故遂有先鯀治河之説。)

(30 / 57)
竹書紀年輯證

竹書紀年輯證

作者:佚名 類型:現代言情 完結: 是

★★★★★
作品打分作品詳情
推薦專題大家正在讀